【本期文章导读】
家乡文化印记——长春观里,老子静穆红旗下
在武汉市繁华热闹的市中心武昌区武珞路大东门公交站旁,有一长段砖红色、镶嵌有圆形原木色雕塑图案和盖有青砖的围墙,而长春观的山门也正对着武珞路家乡文化印记——长春观里,老子静穆红旗下。每次乘车从武珞路疾驰经过,或者是贴着围墙慢慢走过,都有一种肃穆神秘的感觉。
果然,进得山门,观中的建筑、景色、人物着装似乎立即会将来客带入到一个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里的世界。
先来看看建筑风格:坐北朝南,依山而建(蛇山尾部),前殿后庑门廊过道,形成一个分为左、中、右三路依山势而上、层层递进的建筑群体,砖木结构,斗拱飞檐家乡文化印记——长春观里,老子静穆红旗下。主要建筑有山门、吕祖殿、太清殿、三皇殿、王母殿、七真殿等。布局紧凑,规模宏大。观内雕刻精致典雅,楼阁式殿宇具有典型的湖北道教建筑艺术特色。
道观内古树参天,朴树、香樟、银杏、枇杷等分布在观中各处,梅兰竹菊,四季可见家乡文化印记——长春观里,老子静穆红旗下。春夏,观里林荫密布,宁静清幽;秋冬,银杏枇杷金黄,灿烂耀眼。月季、向日葵、三角梅、广玉兰还有那古老的土墙上缝隙中盛开的各种野花等也总是争扮靓着道观。
观中道士的们总是穿着整齐统一道袍,或蓝色或白色,在法会活动时他们则换上精美艳丽服装。
我见过观里举行庄重的法会和精彩纷呈的活动。还吃过斋堂的素斋,都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这里要感概一下,在斋堂取饭窗口上端的墙上,贴着一句毛笔所书写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不谈其书法之绝美,这句话的内涵就很能触动人心。想想看外面单位食堂或者大学食堂,每天有多少饭菜倒进了垃圾桶啊!多少人早已忘记了“粒粒皆辛苦”啊!)家乡文化印记——长春观里,老子静穆红旗下。
有空,我会常去道观,赏下观景,闻下花香,受下香薰,思索一下道道,修整一下身心,净化一下心灵。
国庆期间,桂花飘香,绽放的桂花装扮着太清殿的门脸,桂花浓郁的芳香与坛中袅绕的香烟弥漫在整个观里,令人如梦如醉。恰逢太清殿内有在诵经祷告,室外不少游客好奇地探望家乡文化印记——长春观里,老子静穆红旗下。
一般情况下,拍摄风景居多,在得到允许的时候才偶尔拍摄一些道长们的日常活动。
某日傍晚时分见来城楼一楼的一间屋子里,一道长须道长还在认真书写,遂希望能为他拍照,道长欣然应允(交谈后,得知尊姓刘,特此致谢!),还拿出他刚书写完的《道德经》一起拍照。看看,这样的书法精美绝伦吧家乡文化印记——长春观里,老子静穆红旗下。而且,这里书法写得这么美的,还有不少。
周道长就擅长小楷,之前我也有幸拍摄过。
照片中和刘道长共同举起书法《致虚守静》的,则是一位前来参加长春观培训的游方道长,正好也姓刘,刚从武当山过来。他本在旁边练功,也被刘道长的书法吸引过来家乡文化印记——长春观里,老子静穆红旗下。拍完照,游方刘道长应我的请求还为我示范了八段锦的武当派打法。我还拍下了录像,以便日后可以学习,锻炼身体。(在此再次感谢)。
其实,除了书法精深,这里的道长们个个身怀绝技。这里有精武馆可以教授道教武功(可对外招生),还有道乐团,多次到外地和出国演奏家乡文化印记——长春观里,老子静穆红旗下。
道医馆传承祖国医学,对外营业。医馆中构思巧妙的无极玄灸器,看一眼即能加深对阴阳易学的理解和对道医的尊重家乡文化印记——长春观里,老子静穆红旗下。
无极玄灸器
医馆内物品
还有,新中国成立后,道教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宗教之一,所以,道士们也享受着我们普通市民一样的养老保险待遇家乡文化印记——长春观里,老子静穆红旗下。
所以,道观中,五星红旗总是高高飘扬家乡文化印记——长春观里,老子静穆红旗下。站在竹林下,镜头中道老子像在五星红旗下微笑安详。在老子像右前方,王母殿的正对面为戒台,当戒台上乐声响起时,新时代中国梦的旋律一样的在道观中唱响!
下面,先为大家介绍长春观的“三绝”。
“二绝”:道藏阁。是清末长春观主持侯永德以欧式风格和中式风格相结合,修建的全国唯一的欧式建筑为主体的道教建筑的,其屋檐上用水泥“堆塑”而成的传统花饰,其工艺现已失传,堪为又一绝家乡文化印记——长春观里,老子静穆红旗下。
“三绝”:“甘棠”石刻。位于道藏阁左前方的一块凸于地面的山石上家乡文化印记——长春观里,老子静穆红旗下。为乾隆亲书。也是在道教建筑中为数不多的帝王题词,亦为一绝。
除了三绝,观中各个殿堂前悬挂的众多对联我认为也堪称一绝,特别道藏阁三步堂的“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雕刻的底板上还刻有精致的图案,看着不禁会感叹:美哉妙哉!家乡文化印记——长春观里,老子静穆红旗下
也有一些武汉市民,热心到观里做志愿者,也就是义工家乡文化印记——长春观里,老子静穆红旗下。他们中有男有女,有60岁以上老人,也有20多岁的年轻人。
迟信觉监院为义工培训授课
我认识的一位60岁的何红英女士就经常从汉口过来帮道观的殿堂或者斋堂做事家乡文化印记——长春观里,老子静穆红旗下。如果第二天观里有活动需要5点之前到达,她则会头天就住进观里。何大姐告诉我,她到这里做义工才三年多,但有一位和她年纪相仿的大姐在道观里做义工三十多年,从没懈怠。那位大姐当初失恋,被红尘所伤,断然入观,以期了此残生。但后来在道长的开导之下,打开心结,重新恋爱生子幸福至今。所以,她一直坚持经常到道观来,做义工,回报道学带给她的今生家乡文化印记——长春观里,老子静穆红旗下。
太岁节义工服务现场
现在,长春观不仅是武汉的道教活动中心,还是景色优美的旅游胜地,每年有许多国内外游客和信众前来朝拜家乡文化印记——长春观里,老子静穆红旗下。
戊戌年(2018年)正月初五虽然天下大雨,但是前往观内拜财神的市民仍然络绎不绝!
正月初五“迎财神”习俗古来有之,是民间信仰,更是道教信仰的重要内容家乡文化印记——长春观里,老子静穆红旗下。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上到日月星辰,下到山川河流,中至人事种种,都有专职神灵司职护佑。
除了每位财神的诞辰日以外,民间习俗有初五“迎财神”,初六“送穷神”。初六更是道教的开市节,这些都与求财之事相关,所以古来有初六开市之说,长春观每年正月初六也会举行开市法会,为工商业业主们祈福家乡文化印记——长春观里,老子静穆红旗下。
戊戌年太岁节活动主要在元辰殿举行:
太岁是道教值年神灵太岁神的简称,每年一换,负责掌管人间这一年的吉凶祸福。戊戌年(2018年)拜太岁的正日子是正月初八,但全年也是可以拜的。今年的值岁星君为戊戌太岁姜武大将军,在西北方。因每年太岁神不一样所以年头拜了太岁年尾还要送太岁,方可功德圆满家乡文化印记——长春观里,老子静穆红旗下。
当天长春观里也是人山人海。请香处、书写疏文处、焚化疏文处,皆排起了长队。
元辰殿前烟雾袅绕,焚化后的疏文如雪花般的在空中飞舞,仿佛在与信众们说,浴火重生后的我定将背负着你们的重托,爬山涉水、腾云驾雾、不畏艰险,完成使命!家乡文化印记——长春观里,老子静穆红旗下
道长们精美的书法帮着信众们写疏文
长春观主轴的建筑:进得山门就是太清殿,太清殿后是七真殿后,然后就是石梯,上面会仙桥。再上方就是三皇殿。
上了会仙桥就是长春观中地理位置最高的三皇殿,为楼阁式殿宇,殿内两层,上层为玉皇阁,尊奉玉皇大帝(特殊节日才对外开放)。
三皇殿二楼看方丈楼
下层供奉华夏人文始祖伏羲,神农,轩辕,右奉财神,左奉慈航道人观音菩萨。伏羲洞察万物阴阳生克制化之理,画先天八卦,神农又称炎帝,即火神,种食五谷,尝百草,以兽骨做针,兽皮树皮做衣,为华夏文明的先祖,古之医生,农业的创始人。轩辕又称黄帝,历史上最早的皇帝,他推测历法,教人兴文字,作干支,创医学。其著作《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最早奠基文献。
殿内一上上签
红烛祝福大家万事如意;三皇保佑大家永远平安!
三皇殿旁边是方丈楼
王母殿位于道藏阁旁边
五福临门
吕祖殿
道德所在
财神殿
和合二仙洞
来成楼
道猫
石刻像遍布观内
银杏、向日葵
冬日雪景
冬日素景
出了长春观,过了一棵大槐树,就到了新建的 城隍殿:
城隍殿:
城隍殿地宫内
有空,到长春观走走吧,观中别样的美景能让人暂隔尘世喧嚣,道家思想还能让人在繁杂的生活中找到一丝宁静。
还有长春观的傍晚也很美。
还有,如果你喜欢素食,紧邻的补斋堂一定会让你满意而归。
现在很多的人认为财神爷和观音菩萨是佛教的,其实是产生于道教的。佛教是由西方传入到中国的,发现中国人很多都喜欢观音菩萨和财神爷,于是他们也供奉了二位大神。后来由于一些历史原因,才出现了很多人产生了这个误会的现象。我之前也是那样认为的,后来在道观里听道长讲说后才知道的。
可以同时信道教和佛教吗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应该先弄清佛道的历史渊源
1. 道
教
发源于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根深蒂固的影响,传输的是一种积极向上正面的态度。在道教的文化中,认为人的生命是由元气组成的,而肉体是精神的住宅,所以要想长生不老,必须内外兼修才。
佛
教
2. 则属于外来教,他是在吸收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扎根在中国,并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佛教重视心灵和道德的进步与觉悟,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佛教的最高境界就是修出大慈悲心,看众生皆苦,于是发愿要普渡众生,涅槃是佛教的最高境界,在佛教的观念中,人之间以爱相处,人和宇宙和谐相处,不断自我矫正,自我圆满,享受生命的最高乐趣,这具有非凡的意义。
道教则主张清静无为,长生不老,修道成仙,主要讲究心性的磨练,达到道悟的境界。
两个教派起源不同,目的不同,对待自然的态度也不同,各自有各自的精华,核心理论有很大差别。我们应该遵从自己的内心,倾听自己心底的答案,修的是自己的内心,所以要看心在哪里,还要看自己与两个教派之间的缘分!
那么两个教派能同时信仰吗?
3. 就这样说吧,我们道观也供奉慈航道人,在佛教为观世音菩萨,菩萨都不在乎,你还在乎吗?佛教寺庙也拜太岁、敬财神,这些都是道教神灵,神灵都不在乎,你还在乎吗?佛道都是信仰,也没有高低之分,向善便是最大的修行,何必拘泥外物?我进寺庙也上香,尊重别人的信仰也是一种尊重,如果连别人的信仰都无法尊重,那也不是正确的信仰。我们作为道教徒,要做到尊重其他宗教信仰者的信仰。
我有个习惯,路过庙宇无论佛道都会去上个香拜一拜。但对上香如此认识,所谓上香所谓放生,只是表达信仰的形式。虽然不可或缺,但是没有明智的心,仅仅盲从,为了上香放生而去放生,没有任何正面意义,反而多了负面影响。得与不得,安于不安不能仅仅追求一个自我的满足,而是精神的完善。
佛道或许最终都是让人能够平安祥和地在人世间不虚度此生,修道是为了得道,修佛最后也是得道高僧,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信仰,都讲究行善积德,只是法门不同,走的路不同,有人喜欢走平坦大路,一路行前,有的人喜欢走山野小径,感悟自然的风雨,感悟自己的内心,每个人都有选择信仰的自由,都是向道之心。
祖师爷有云: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如果告诉你有门户之别,教派之分。只能说这位师父还没开悟,未看到真相本质。一直存在分辨心。道德经有云:辩者不善,善者不辩。玉帝降神开显:天上无论是佛还是道都是一家的,只是凡人执着有意去区分。
佛家普渡众生,道家无为而治
4. 从世俗角度说,别说同时信仰佛道加上上帝都没问题,很多人没搞明白信仰是啥玩意,从现实角度举例,党员信仰共产主义,但不是信仰那个国家吧。很多人搞错了这一点,信仰不是实体,而是自身灵性的本体。并非是外物。 然后说佛于道的区别,佛修解脱,空字为本。道家合道,真字为要。可以说万万全全的相反,依旧用现实举例,如某家长要求小孩学钢琴,但于孩子天赋不符,于是苦不堪言,从佛家角度说学琴即幻苦,当然这是家长逼迫,而佛家本指自持之苦。人琴难以合一,于是离苦别难。这时佛法就会叫你如何放下。 道家则讲真,学的会就学,学不会换。自然而然就像科学家沉浸到研究,高明的工匠与工具协调一致,达到人于物的合一。所以不存在真幻之分。 总之佛法都可以看看学学,但是最终信仰什么却是错的,只有当你认知达到一定程度,自然心生生神,神而明,此时信仰自显。
对于家乡文化印记——长春观里,老子静穆红旗下的问题,以上都有详细的解答和解释,可能内容有点多,大家要耐心看完,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